京巴鉴赏网

太平猴魁茶:一种让人感到困扰的茶叶

发表时间: 2021-05-07 13:52

太平猴魁茶:一种让人感到困扰的茶叶


“为什么有太平猴魁这么麻烦的茶?”

制作太平猴魁,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每一根都很长,因为长,所以易断,

拆包、装盒都是极其麻烦的事情,

恨不得一根一根伺候,大气都不敢出。


简略地欣赏一组【太平猴魁】的冲泡照片吧。

太平猴魁,名字就是有故事的女同学,

它是地球上最长的茶叶,每根5-7厘米。

但入口鲜爽醇厚,回味甘甜,伴有兰花幽香,

茶界给了一个专有名词,叫“猴韵”。

成名百年的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核心产区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太平县.猴坑村,

“⁠猴魁”是这里茶叶制作的最高等级,

所以称之为太平猴魁。

猴坑村包含猴坑、猴岗、颜家三个生产队,

仅80户茶农,按照每户茶农产茶400斤计算,

进入市面流通的核心产区太平猴魁非常少,

产地既然在黄山这样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那么进山一路山泉汇聚、清澈碧绿。

当然也有滚石现场,和双方无法错车的小道,


上到山顶都要抽根“黄山”烟压压惊。


跟许多茶区茶树连成一片不同,

猴魁核心产区并没有被猴魁茶树全部占领,

而是有大片大片的树林。


猴魁茶树一丛一丛散落其中,

被大树“包围”,茶树无需农药和化肥,

加上猴坑村特有的高山、峡谷、云雾气候,

形成猴魁馥郁的兰花香。

我们常说,野茶有野韵,

主要就是指茶树周围的植被丰富度,

跑过这么多茶山,

太平猴魁在所有绿茶中,差不多是最野的了。


陡峭的山坡给采摘制造了麻烦,

早上5点,露水尚存,开始采摘,

坡陡路滑,极易摔倒,

所以‎猴魁的茶篓做成了少见的宝瓶形,

便是防止摔倒时茶叶也随之倾出。

因为山高,不利于人长期居住,

本地茶农基本都搬到了山下的镇子里,

只是在采摘季和修葺茶树时,

回在山上的老房子短暂居住。

核心产区的猴魁依然因循古法生产,

除了电灯,什么电力设施都不用,

可以说是全手工制作,

这一点跟其他绿茶生产很不相同。

1、摊晾

采摘下来的鲜叶,立即摊晾,

因为叶型巨大,摊晾需要持续4-6小时

在此期间,茶农还要拣条,

把长短不等的鲜叶,分成不同批次来制作,

这个环节是其它绿茶没有的。

2、杀青

纯柴火锅,纯手工炒制,

铁锅高温,茶叶入锅后,噼啪作响,

师傅变换手势,两分钟内茶叶炒制完؜成,

用特制的竹蔑将茶叶铲出来。

3、理条

理条,是整个生产中最欢快的环节,

理条工都是女性熟手,

理顺茶叶,抓住两头一拧,搞定。

4、压条

此时叶面水分流失较多,叶脉仍有较多水分,

需要压条来挤出。

两面夹住几十根茶叶,手工推轮,

压完后,两叶抱住芽,形成猴魁干茶外形。

5.烘干

核心产区都用事先烧制好的炭火,而非电炉。

炭火和电烘的区别,

大概是柴火饭和电饭煲饭的区别,

明火能弥补绿茶中的寒性,也更利于茶叶保存。

一次烘干完成后,进行摊晾,

再进行第二次烘干,同时提香,

干茶基本完成。

6.装箱

装箱单独成为一个环节,

是因为猴魁外形独特,

所以装箱必须先区分长短,

再理顺所有茶叶为同一方向,一把一把垒好,

以重物压住,避免运输撞击带来的损耗。

核心产地的正宗猴魁,

六斤鲜叶只做成一斤干茶。

整个全流程,全部依靠双手,

⁢无法​借力电器。

在天生天养的纯野环境里,

经过炭火锤炼,夺得兰花香,

这才是太平猴魁难能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