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之旅:南捕厅17号第二进②的根雕艺术

发表时间: 2023-03-11 18:08






云 参 观

南捕厅17号

第二进②

根雕

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特色明显,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17号展区《金陵工巧——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展演》中,云集了南京地区多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常年在此表演手工绝活。

在这里,观众既可以观赏到葫芦画、秦淮灯彩、绒花、金陵竹刻等难得一见的传统非遗手工艺精品,又可观看到各位非遗传承人精彩的现场表演,领略传统手工技艺的风采。

这一期的“云参观”栏目,小熙将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南捕厅17号展区的第二进一下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




17号第二进









根雕





小熙


大家好,这一期云参观栏目将由我带领大家继续参观南捕厅17号《金陵工巧——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展演》展区的第二进,了解一下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



小熙


根雕,是利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形态的树根、树桩、树干、树瘤以及竹根为材料,通过反复观察、精心构思、适当取舍、砂磨上光、配座命题等步骤,所创作而成的或具象或抽象的树根作品。它的题材和品种,有以欣赏为主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也有以实用为主的桌椅、茶几等器物。



小熙


我国根雕历史源远流长。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了一具树根雕怪兽《辟邪》。说明我国古代艺术家早已发现天然根的自然美,并在创作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辟邪 荆州博物馆藏

据史书记载,汉代五岭间,有所谓的“枫人”,以枫树老而生瘿,形态似人,被巫师取做偶像,借施骗术。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木居士》诗中,记述了一个“根如头面干如身”的枯树桩。

北宋诗人苏洵,曾利用一个形似假山的树桩,制成了一件“三峰鼎峙”式的山水盆景。

用树根制作家具、器物等生活实用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在湖北荆州出土的文物中,曾发现了三国时期用树根制作的家具。

南宋诗人陆游《剑南诗稿》有“竹根断作枕云眠,木瘿刳成贮酒樽”的诗句。

元代名画家王振鹏借用根雕艺术的自然古雅之美,作为他创作绘画作品的素材,他的《伯牙鼓琴图》中香炉几架就是当时的实用根艺作品。

元 王振鹏 伯牙鼓琴图(局部)

明 仇英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明清时期,根雕一度繁荣。竹根雕自明代中期开始,成为一种专门的手工艺术,并形成了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

清代金陵根雕得到进一步发展,名家辈出,以树根、竹根为材料雕刻的神仙、寿星等人物形象备受欢迎。





根雕作品


朱鹤 松鹤纹笔筒


濮仲谦 竹刻松树小壶












根雕










代表性传承人·万桂明





小熙


这位是万桂明老师,1955年生,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代表性传承人。

万老师出身木雕世家,自幼随祖父学习木雕、根雕技艺。作品在继承祖辈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素材天然形制,将自然美感与传统人文审美相融合,体现出人为艺术同自然之美结合的情趣。




小熙

万老师的木、根雕作品,善于把握木料特性,结合“枯、瘦、透、露”的审美原则,在不破坏原有材质形状的前提下加以艺术构思及创作,小中见大,巧中见妙。其作品形态多变,品类丰富,体现出文人的风雅趣味及民间工艺的精妙,给人以朽木化神奇之感。











小熙


获得荣誉:

1993年作品 根雕《母子虎》在香港明报登载。

1998年作品仿古根雕 《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二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展示。

2003年被评为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多次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展览,受到南大雕塑教授吴为山老师的指点和赞扬。

2008年南京影视频道 《文化南京》栏目中接受访谈。

2008年开始在多个院校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药科大学、军事指挥学院等)表演和传授楼雕技艺。

2010年虎年雕的《虎》在电视教科频道播出。

2010年根雕作品《虎踞龙盘》荣获“南京市虎年民间艺术大展”展演活动的优秀奖。

2010年至今在萤火虫助残社向残障人士传 授雕刻技艺。

2011年至今在南京民俗博物馆收徒弟, 并传授技艺,使之得以传承。





小熙


本期的云参观就到这里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17号展区第二进来亲自感受一下根雕的魅力~



文字来源:

《南京传统手工艺术》

图片来源:

根雕作品部分图片由万桂明老师提供


来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编辑:陈琪

审核:徐成德、康燕

发布:陈琪

仅供交流分享,不涉及商业用途,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权益,或所标来源并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后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审核处理。

点分享
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