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神秘的奇峰怪石:房山自然生态地质奇观

发表时间: 2020-11-17 09:07



为全面记录展示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区

地质遗迹和地质风貌

近日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

组织多位摄影爱好者

来到位于

房山区史家营乡

圣莲山

拍摄景区内的

地质景观、美丽风光、人文活动

快跟方方来看看吧


摄影爱好者齐聚圣莲山



美景皆在圣莲山


摄影:魏兴东


圣莲山园区位于房山区大石河上游

属于岩溶地貌区

成景岩石是距今5.7~4.5亿年

古生代在海洋沉积形成的石灰岩

中生代恐龙时期的燕山运动

使岩层变形弯曲形成了

百花山向斜构造

到新生代哺乳动物时期

随着新构造运动抬升

在百花山南坡的岩溶盆地中

先后形成了穿洞、笔架山、孤峰

圣米石塘、圣水洞、九莲洞

晾马台、翠屏峰、佛椅山

神牛岭、隐仙洞等地貌景观


摄影:闫立军


隐仙洞


隐仙洞是圣莲山园区

海拔最低的岩溶洞穴

发育在5亿年前海洋沉积形成的

古生代寒武纪石灰岩中

是一个沿着张性裂隙溶蚀形成的溶洞


摄影:杜玉凤


摄影:龚德华


石灰岩


在距今5.4亿至4.4亿年的时期

华北陆地被海水淹没

海水不断加深

海洋中丰富的碳酸钙不断沉积

形成了厚度巨大的石灰岩层


摄影:刘宝芝


摄影:刘宝芝


披着“豹皮”的岩石


豹皮灰岩是一种具有黄色、褐红色

不规则斑纹的石灰岩

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岩

其中的基质部分为方解石

斑纹部分则含有较多的白云石

豹皮灰岩的发育

与构造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摄影:潘元霞


摄影:申国林


长在岩石里的“鱼子”

鲕粒灰岩


海洋中水体中

悬浮着砂泥等各种细颗粒

它们在海水的作用下不断的滚动

碳酸钙围绕着这些颗粒不断包裹

就像滚元宵一样

最终便形成了具有

一圈圈同心纹层的鲕粒

鲕粒在海水中不断动荡

包裹的沉积物也越来越多

颗粒也越来越大

它们在海底沉积之后被碳酸钙胶结

最终形成“鲕粒灰岩”


摄影:王文惠


“竹叶”长在石头里


在潮汐、波浪活动频繁的浅海区

处于半固结状态的泥晶灰岩

被波浪搅动、打碎,原地再沉积

之后又被方解石胶结

形似“竹叶”状的同生碎屑物

称其为“竹叶状灰岩”


摄影:闫立军


“斑马”怎么在这儿?


在海洋中

灰黑色条带和灰白色条带的

白云岩交替沉积

形成2-3厘米厚的条带

黑白相间的条纹有序的排列

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

人们形象的

把这种岩石叫做“斑马石”


摄影:杨静


摄影:张武生


这里有“鳄鱼”


海洋环境中

含泥质灰岩和灰质白云岩交互沉积

形成褐、白相间的条纹

褐色岩层中发育有密集的裂缝

灰白色岩石中裂缝不是很发育

远处一看

颜色和形态酷似鳄鱼的皮肤

人们把这种岩石形象地称为“鳄鱼石”


摄影:张兰平


“圣米”


圣米”不是米

而是一种颗粒细小成分为

二氧化硅的米状物

岩石中的碎屑经水流长期搬运

其他物质被磨蚀并消失

最坚硬的石英留了下来

并通过在洞穴裂隙中堆积下来

“圣米”颗粒光洁

非常有观赏价值


摄影:张兰平


晾马台(岩溶夷平面)


5亿年前海洋沉积形成的

古生代寒武纪石灰岩

因构造运动抬升到地表

流水不断地对山体

溶蚀、侵蚀,逐渐被平原化

此后,山体再次抬升

被平原化的面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个相对平坦的面

地貌学称为“夷平面”

夷平面若再次被流水溶蚀或侵蚀

最终形成平顶状山峰


摄影:张全跃


景区游玩小贴士


01、票价

60元/人


02、乘车路线

✦1.地铁房山线阎村东站下车,换乘地铁燕房线,至燕山站下车,步行49米至燕山社区医院,乘坐房24路或F21路至圣莲山下车,步行3614米到达圣莲山风景区。

✦2.天桥乘917路公交车至张坊,换乘当地小公共至房山圣莲山风景区。


03、自驾路线

✦1.京石高速公路阎村出口出,顺青龙湖站至河北镇,走108国道,经贾玉口至圣莲山。


04、联系电话

010-60319012

010-60319023


游玩期间

请大家做好疫情防护措施

严格遵守景区景点

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


风景壮观

香溢峡谷

这么多好看的景色

就差您了

周末带上您的爱人、家人

来这细细欣赏

方方在这里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