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季:大唐贡茶与顾渚紫笋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16-04-01 10:27

小编推介:春茶季,浙江茶青青。要说浙江为什么是产茶大省,因为这里有深厚的茶文化渊源。

说起茶文化,作为中国人,你不能不知道茶圣陆羽,以及他留下的《茶经》。

今年的春茶季,小编已经带你逛过了松阳茶园,认识了九曲红梅,而这收官的第三期春茶季,我们去长兴水口顾渚山,看看1200年前《茶经》诞生的地方,闻闻那里氤氲的茶香。

茶文化绵延不绝,前有陆羽,后有为往圣继绝学的茶人痴心付出。今天,我们就去长兴听这个为“南方有嘉木”吸引而来的故事。

长兴县水口乡特别为用户们送上本期福利——30份顾渚紫笋新茶,等你来赢取。

老规矩,在评论里以“茶文化”为题留下你的评论,就等待小编来选你吧。

顾渚山上好茶园。吴拯 摄

封面故事︱南方有嘉木,顾渚紫笋你可识得?

本期主持 包璇漪

封面设计 谢丹阳

撰文 成守江

长兴茶事,一如长兴山水,清丽隽永,源远流长。

1200年前,陆羽辗转至长兴顾渚山,许是冥冥中与这座山有割不断的夙缘,这里最终成为陆羽圆梦之地。

陆羽在山水清远的长兴寻茶问茗,撰写出《茶经》,也留下中国茶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遗产。

后学者仰慕茶圣。跟随着陆羽的脚步,12年前,尚在老家河南信阳种植毛尖的张中义第一次踏上了顾渚山的碎石小路,甫来到这里,他便被这里的山水和好茶吸引。

“上者生烂石”,“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这不就是《茶经》中提到的紫笋吗!看着在崖壁间石砾堆中坚韧生长的古茶树,张中义热泪盈眶。

行走在陆羽曾经走过的古道上,寻访古茶树。吴拯 摄

这是一棵树龄超过百年的古茶树。吴拯 摄

南方有嘉木,北方种相思。忍受着对家乡的相思之苦,张中义结庐于顾渚山下,此后十多年间,他几乎每天都头顶斗笠帽行走在顾渚山路上。

顾渚山西枕天目余脉,东临太湖,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在陆羽看来,正是良好的气候环境才能孕育出紫笋这种流芳千年的名茶。她芽味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以沸水冲泡,芳香扑鼻,汤色清朗;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观之楚楚诱人,尝之齿颊甘甜,生津止渴,回味无穷。

因为“色、香、味”俱全,自陆羽后的千年间,顾渚紫笋成了皇家贡茶。对于她,张中义更是有着数不清、道不完的情思。

紫笋是历史上进贡历史最长、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贡茶。当时的湖州与常州刺史为了交流贡茶经验,在顾渚山上设有‘境会亭’,杜牧、颜真卿等一大批唐宋名流在此督造茶叶,并留下众多珍贵的摩崖石刻。”

当年,杜牧、颜真卿等名流都曾亲自督办贡茶,并且留下数量众多的摩崖石刻。吴拯 摄

从满眼翠绿的山谷走出,从盛唐走来,紫笋茶,也曾遇到种种尴尬。

千年前,顾渚山立春喊山,万人采摘,千匠烘制,十日驿程飞马送长安。片片香茗传承风雅,盛况空前。

寒来暑往,日月更迭,名茶生产几经起落——从清末到上世纪中叶,成片茶园几近灭绝,险些淹没进历史的尘埃。所幸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长兴县委、县政府的主持下,紫笋茶重新开始试制。

但相比于盛唐,当代紫笋的名气难以比肩。“世人皆知白茶、龙井,有的则把紫笋当普通绿茶。这么好的茶,却无人识,真是可惜。”张中义的话中有些无奈。

最好的紫笋茶就是芽似笋状,略带紫色。吴拯 摄

尽管千年贡茶重现人间,但是一些农民并不懂得古茶树的珍贵,为经济利益选择,砍伐古茶树。为了保护好这些古茶树,张中义承包下数十亩古茶山,一面对顾渚山为数不多的古茶树进行保护,一面苦心钻研《茶经》和其他相关著作,四处求教于茶叶种植专家,潜心选育优良品种,以期让更纯正的紫笋展示在世人面前。张中义还与当地茶农成立了紫韵茶叶合作社,专门保护和开发传统紫笋茶,试图重新打响紫笋的品牌知名度。

我正在努力将真正笋状的紫笋选育出来,可是有时候一个人的能力真的有限。”正当张中义孤军奋战之时,一个叫林瑞炀的80后小伙与他在茶山上相遇。林瑞炀也是爱茶之人,同样对紫笋情有独钟。这一场邂逅,让张中义看到重振名茶的希望。从此,两位同道便形影不离,一起研读《茶经》,寻访古茶树,选育优良品种。

俯瞰重修的大唐贡茶院。吴拯 摄

如今的顾渚群山间,古茶山至今葱茏蕴秀;顾渚山虎头岩附近,“大唐贡茶院”恢复重建并演变为新时代的“茶博馆”。如果说千年贡茶紫笋是一杯蕴含了丰富历史与文化的香茗,那么张中义、林瑞炀们就好似得了陆羽的嘱托,苦心孤诣在山林间默默守候紫笋茶,守得住寂寞,捱得过寒暑,等待她重放光彩。

南方有嘉木,名茶缘起顾渚山,你要问茶、访茶与品茶,水口的顾渚紫笋,岂容错过?

茶园青青,何时紫笋茶能光彩重生?

欢迎评论、转发、订阅封面故事。来赢取你的顾渚紫笋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