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谦:蒙山茶,一种永恒的风景

发表时间: 2023-09-23 20:41

陈书谦,四川汉源人,高级评茶师。原雅安市供销社副主任、调研员,2013年2月退休。现任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雅安蒙顶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藏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四川文化创意专家委员会委员、雅安市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雅安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雅安市茶业协会副会长、雅安市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等职。



陈书谦长期从事茶叶流通、茶文化研究与宣传、茶产业培训等组织、推广工作。2017年4月经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评选,被授予“觉农勋章”;2018年10月经中华茶人联谊会评选为“中华茶人榜样”之“中华兴业茶人”。


在努力推动雅安茶产业发展的同时,陈书谦多年潜心研究茶文化,2005年发起组织“首届川藏茶马古道高峰论坛”,编撰《川藏茶马古道论文集》经《茶界》特刊出版发行;2006年牵头申报《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获批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7年发起承办“南路边茶(藏茶)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主编《雅安藏茶的传承与发展》,荣获雅安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4年再版发行;2012年牵头承办“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合编《说茶论道蒙顶山—全国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出版发行;2014年合著《蒙山茶文化说史话典》,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获全国优秀社科书籍奖;同年主编《中国茶·茶具茶艺》、《鉴茶・泡茶・赏茶》、《中国茶道・从入门到精通》、《新手轻松学茶艺》等系列茶文化专著,先后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15年合著《蒙顶山茶品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2015年9月主编《中国茶·品鉴购买贮藏》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年主编《蒙顶山茶文化口述史》、合编《茶马古道与藏茶文化探源》、《漫话茶马古道》分别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多次参加《中国茶业年鉴》撰稿、参编《制茶工》全国茶产业职业技能系列培训教材等;多年来在各种茶产业论坛、报刊杂志发表论文、通讯200余篇。

中华茶人:请您讲讲您的工作经历,您是如何与茶联系到一起的?

陈书谦:我的工作经历比较简单,可以说“从一而终”。从参加工作到2013年办理退休,40年都在供销社,是名符其实的“老社员”。与茶的联系可分三个阶段:一是老家虽是茶马古道历史重镇,但因不产茶,沉寂多年,鲜为人知,那时候喝茶与工作无关;二是计划经济时期四川茶叶一直归外贸部门管理,主要为了“出口创汇保边销”。所幸,在调任雅安地区供销社前后,两次临时任务使我与茶结缘、受益匪浅:一次是1988年四川供销合作报通联会组织前往蒙山采风,那是得以初识蒙山真面目;另一次是1993年陪同来雅安参加1993年名山国际名茶节的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梅峰会长和原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骆少君院长考察调研,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雅安茶业。第三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专职茶业事务。先是阴差阳错被“安排干”,后来“自觉干”,再到后来“自愿干”,具体讲是从2002年赴马来西亚申办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起,回来后又陆续筹备承办了“2004一会一节”等活动,参与组建市茶业协会、藏茶协会,多次“走出去、请进来”,牵头承办和参加各种活动、论坛、茶博会……托蒙顶山的福,因山缘结人缘有茶缘,也就乐此不疲了。

中华茶人:四川有厚重的茶文化底蕴和人文遗存,您多年前就参与合著《蒙山茶文化说史话典》,最近又主持《蒙顶山茶文化口述史》社科研究,请您谈谈蒙顶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陈书谦: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西部的云贵高原和川西南盆周山区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著名茶史专家朱自振先生多年研究的重要成果,就是论证确立“巴蜀是我国茗饮文化的摇篮”的重要论断,已经成为学术界共识。


我国古代六朝以前(公元222年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地区,茶叶从药用、食用到饮用,而中华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以及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巴蜀的范围较大,原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谭继和先生认为:四川蒙顶山是巴蜀茶文化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地理坐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8年)在《凡将篇》有:“蜚廉雚菌荈诧”,这里所列大多是药名,但后来经专家考证“荈诧”就是茶,历来有“万病之药”之说。西汉辞赋家王褒(前90年~前51年)在《僮约》中要求仆人:“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说明当时不但饮茶普遍,而且茶叶已成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易。“武阳”在今彭山县江口镇双江村,位于成都西南、蒙山东南方向不远处。《四川通志》载:西汉甘露年间(前53~前50年),邑人吴理真在蒙山上清峰种茶,“共八小株”。著名茶学家陈椽先生经过实地调查,在《茶业通史》中写道:“蒙山植茶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纪要”。



蒙顶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载:“雅州芦山郡……土贡麸金、茶、石菖蒲、落雁木。”当时蒙山属雅州芦山郡管辖,这是蒙顶茶早期入贡的具体时间。蒙顶茶从此进入正史,绵延不断。唐代地理志代表作《元和郡县志》(813年)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唐·国史补》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道)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不但量大、名品,而且“号为第一”,实属不易。唐代有17个郡向朝廷贡茶40多种,蒙顶茶独占鳌头,很了不起。袁滋《云南记》言:“名山县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按拾道志、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凡蜀茶尽出此。”日本圆仁和尚于开成三年(838年)入唐求法巡礼,历时九年七个月左右。他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了在唐的所见所闻。会昌五年(845年)五月,圆仁离开长安回国,职方郎中杨鲁士派其子“送潞绢二匹,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钱两贯文……”,蒙顶茶从此传到了日本。


此外,蒙顶茶“仙茶”之说的记载始于唐末。从方志《图经》:“蜀雅州蒙顶茶……春夏之交方茶生,常有云雾覆其上,若有神护之”,到“僧病冷且久”,喝“四两,即为地仙矣。”后来成为“天子郊天及祀太庙用之”的祭祀专用茶,一直延续到清代末年。蒙顶“禅茶”也名声在外。宋代来自西域的不动上师在蒙山修道,称甘露大师,辑成《蒙山施食仪轨》,成为诸方丛林寺庵日间晚课必备课颂仪轨,至今在国内外宗教界影响深远。


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通过《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确立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实至名归。



经过千年传承,蒙顶山茶产区至今茶树满地、成就斐然。雅安市2018年底茶园面积就达100万亩,鲜叶收入35.05亿元,茶叶总产量9.18万吨,综合产值170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稳居川茶前列,茶叶品质、加工能力、茶苗繁育等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2017年5月20日,由农业部发文组织推选的“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杭州揭晓,“蒙顶山茶”名列第四位。同年,蒙顶山茶文化系统进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式启动。2018年4月,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发布,“蒙顶山茶”评估价值30.72亿元,位列全国第8,同时被评为“最具品牌经营力三大品牌”。蒙顶山茶文化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现实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中华茶人:请您谈谈雅安藏茶的发展,它在历史上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如今在茶产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如何?

陈书谦:雅安藏茶是典型的黑茶,历史上有不同的名称,如火番饼、西番茶、黑茶、乌茶、粗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南路边茶、边销茶等。为什么要叫“雅安藏茶”呢?


清中晚期,朝廷腐败,对外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的《中英印藏条约》为列强企图用印度茶叶控制西藏打开了大门。《四川茶业史》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西藏总督大臣赵尔丰和四川总督大臣赵尔巽兄弟共同主持,在雅安挂牌成立“商办藏茶公司筹办处”,从此“藏茶”为国成名,意义深远。经过近一年的筹备,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五县茶商共同筹资33.5万两白银,成立商办边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纲领充满民族大义:“藏茶公司为抵外保内而设”,“为保全川藏茶业权利,关系重大”,“本系特别创举”。正是:“山林草木之叶,事关国家政体之大”,“藏茶”为维护国家统一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雅安藏茶生产历史悠久。高校教材《制茶学》中提到:“十六世纪以前记载的黑茶,是指四川由绿毛茶经做色后蒸压而成”;“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公元1190年(南宋绍熙年间)四川茶叶产量达25万担,约占当时全国产量的50%……”,竟独占半壁江山。


早期四川茶叶运往西北易马,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为缩小体积,就蒸制紧压,以便长途运输,这是“由绿毛茶经做色后蒸压而成”的原因。从唐宋蒸青团饼到明代散庄叶茶,从散茶到紧压砖茶,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改进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制作技艺。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茶类有“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入选,是四川省唯一的茶叶项目,雅安市9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非遗”传统制作技艺保护单位。依此而论,雅安藏茶是中国黑茶的典型代表,雅安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2011年10月,文化部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上榜。全国茶叶仅四川南路边茶(藏茶)传统制作技艺、云南宁洱县困鹿山贡技茶场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两家入选,意义非同一般。


雅安藏茶产业是古老而又年轻的产业。因为古老,所以厚重;因为年轻,所以成长很快。雅安藏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雅安藏茶包括传统藏茶和新型藏茶。


传统藏茶又称南路边茶或边销茶,主要品种有康砖茶、金尖茶(适用国家标准);狭义的雅安藏茶又称新型藏茶,仅指选用优质成熟鲜叶原料,运用传统藏茶制作工艺原理研制开发的新型藏茶产品(适用行业标准)。


中国黑茶的代表符号是雅安的条(包)、云南的饼(普洱)、湖北的(青)砖、安化的卷(千两茶),近年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雅安已有26家企业取得藏茶生产许可证,其中有10家传统藏茶生产企业、16家新型藏茶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3.5万吨,主要产品有康砖茶、金尖茶、紧压藏茶、散藏茶、袋泡藏茶、藏花茶、收藏、装饰藏茶等6大系列100多种品种。


进入新世纪,雅安藏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边销茶生产基地,雅安为西藏及周边藏民聚居区生产的小叶种全发酵砖茶,史称‘南路边茶’,自唐至今已逾千年,是我国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深受藏族人民喜爱,被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为缅怀与彰显雅安边茶在推动藏汉贸易发展、促进藏汉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等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雅安市“中国藏茶之乡”称号,肯定其历史地位。



2016年1月,集藏茶文化展示、藏茶生产、交易、仓储、物流等服务功能和茶马古道旅游目的地为一体的“中国藏茶村”在雨城区多营镇试营业,致力打造“重温西康往事、品读千秋藏茶、感悟雅味春秋”的文化创意产业群已见雏形;6月,《雅安藏茶》行业标准GH/T 1117-2015正式发布实施,为藏茶行业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7月,四川省唯一的藏茶科技创新平台——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隆重成立,首届中国藏茶文化研讨会也拉开帷幕。


运用“非遗”传统工艺原理研制开发的新型藏茶,不仅继承传统藏茶特有的口感、风味、功效和内含物质,而且在品种、包装、饮用方式、收藏、装饰等方面,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藏茶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在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杂志等单位联合组织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雅安藏茶一步一个台阶,品牌价值逐年提升,从2010年3.29亿元,位列全国第61位,到2018年18.45亿元,位列全国第36位,四川黑茶第1位,先后被评为“最具资源力品牌”、“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取得跨越式进步。

中华茶人:四川作为茶叶生产、消费大省,至今仍是中国饮茶氛围最为浓厚的地方之一,请您谈谈四川茶叶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成就。


陈书谦:四川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茶品优质。至今,四川依然是茶叶大省,茶叶是四川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四川围绕建设“千亿茶产业强省”的目标,稳定茶园规模,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品牌提升,促进提质增效,取得了不殊的成绩。2018年茶园面积达到545万亩,茶产量29.5万吨,产值242亿元,综合产值630亿元,分别居全国第3、4、2位。但川茶产业的现状与曾经的辉煌和重要的历史地位仍然存在差距。据分析,有七成左右茶叶以原料、初级产品形式外销或被省外企业贴牌,精制茶市场份额不足10%,落后于其它主产省区。茶叶附加值有待提升,产业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最近,川茶产业被纳入重点培育的“川字号”特色产业,擦亮金字招牌,实施扶贫攻坚,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很多省份都将品牌建设作为重点,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宣传推介,加快打造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比如湖南省打造“五彩湘茶”,重点推介湖南红茶、安化黑茶;江西省整合“四绿一红”,形成狗牯脑、婺源绿茶、庐山云雾、浮梁茶、宁红茶联动;贵州省树立“贵州绿茶”、“贵州红茶”、“贵州抹茶”、“贵州黑茶”核心品牌;台湾地区也宣传茶中四绝:阿里山茶,冻顶乌龙茶,梨山茶,文山包种茶,这些经验值得四川茶叶行业学习借鉴。



四川同时也是茶叶消费大省,“成都茶馆冠天下”,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成为成都一大景观。茶馆文化、休闲文化、茶旅文化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将来定会在具有浓厚茶文化底蕴的四川大地更加欣欣向荣,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本文刊载自《中华茶人》第87期,来源天下茶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