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古人早已掌握“松弛感”的秘密

发表时间: 2023-06-30 16:32

有这么几个人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

选择了上山

他们是谁?咋这么“闲”?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高逸图》

不社交但有搭子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时期

残酷的现实使大批文人士大夫

退江湖而隐田园

用吟诗作画来守护内心的理想

“竹林七贤”C位出道

成了中国文人男团的天花板

哥几个经常出没在山阳(今河南修武附近)的小竹林

自带酒水、道具和侍童

专门干一件事——清谈

在大自然中饮酒赋诗、放浪形骸、谈玄论道

这番不随流俗的洒脱劲儿

或许可以让我们从中get一些

来自古人的松弛之道

这份松弛感找回指南请收好

Tip1:姿态要够叛逆

放飞自我首先要摆好pose

主打一个坐得随心所欲

△王戎 庾信《乐府·对酒歌》:“山简接篱倒,王戎如意舞。”

你看王戎光着左脚、盘腿而坐

就连七个人中年龄最大的山涛

坐姿也丝毫没看出稳重

△山涛

半裸上身、披襟抱膝

把跽坐的礼仪统统抛在脑后

Tip2:氛围感必备道具

有人说:文坛浊酒,

一半被李白喝进了诗里;

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干了。

在喝酒这件事上

他们个个都是高手

△刘伶好酒,素有“醉侯”之称。

画中形态各异

金、玉、铜、漆、瓷一应俱全

妥妥的古代酒具大全

Tip3:多少得有点儿才艺

助兴的除了酒还得有诗和乐

△如意是一种如灵芝状或云叶状、柄稍曲的器物,寓意吉祥长寿、万事如意。一般认为用于搔背,后来成摆设的器具。

王戎摆弄着手里的如意

山涛则正酝酿着抚琴奏曲

△主辩手阮籍。所持之物是麈[zhǔ]尾,古人闲谈时用以驱逐蚊虫、掸落灰尘,表示身份的工具。麈为“鹿之大者”,相传麈与群鹿同行,麈尾轻摇,便可指挥群鹿的行进方向。

阮籍手里拿着麈[zhǔ]尾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是扇子”×3)

神情悠然地望向兄弟三人

别有一番“领袖群伦”的意味

“七贤”为啥变成了“四贤”?

孙位的“竹林七贤”全图本应有七位名士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

为什么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仅有四位呢?

原来因年代久远

流传至北宋内府时画作已成残卷

只剩下阮籍、刘伶、王戎、山涛“四贤”

于是宋徽宗赵佶重新取名为《高逸图》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1950年4月,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了一块完整的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画,也是关于竹林七贤最早的图画记录。

1965年

书画家承名世根据

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石刻《竹林七贤图》等文物判定

此画中的人物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中的四人

△洛阳存古阁石刻《竹林七贤图》

唐代安史之乱后

竹林七贤飘然物外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高逸之风”

深得士人阶层的追崇

于是晚唐画家孙位绘制《高逸图》

不仅描绘了清雅高超的隐逸之士

也表达出自己刚强不屈的个性

此外,从图卷中款印可知

作为孙位唯一存世的作品

这幅画历经皇室和名家收藏

曾著录于北宋《宣和画谱》

开启了五代工笔画法的先河

大家都知道

人物表情的刻画全靠眼睛传神

孙位深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

△从左至右:阮籍、刘伶、王戎、山涛

把阮籍的傲然自得、刘伶的微醺迷离

王戎的遐思、山涛的凝视

诠释得淋漓尽致

不仅对主角人物创作费尽心思

对画中配角的用笔也绝非一般

你看山涛的“透视衣”

白粉的运用呈现出

丝织品柔软透明的特殊质感

再看湖石

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勒出轮廓

再使用渲染和皴法描绘出纹理

皴染手法的运用也开启了

五代工笔画法的先河

魏晋时期

自然山水开始成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

将魏晋名士的风姿置于山水之间

其中乐与幽的况味,不言而喻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叫有松弛感呢

给自己放个小假

带一壶小酒

畅游山水、追随本心

让灵魂慢慢地走

或许不知不觉你就找到答案了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喻偌洢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郭琪红

统筹丨刘莹 帅钟琴

特别鸣谢丨上海博物馆 总台上海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责任编辑: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