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红: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17-03-22 07:38

今天下班早一点,闲来无事就跟美石为玉的朋友们聊一聊战国红,说的不对全当笑耳。先来详细论述一下战国红的产地及特点。

朝阳,自古以来就是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的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中生代的化石群闻名于世,始祖鸟,木化玉为研究地球进化史提供重要佐证。红山文化更是代表着人类进化的一个时代。而二十一世纪初,在朝阳下辖的北票市一座山村发现了一种矿物,它给文玩收藏界带来新的取向,这就是本文要说的红缟玛瑙—北票战国红

战国红是什么?

战国红是一种玛瑙,是玛瑙石中的新贵,新在奇而美,贵在少而精。

战国红产自辽宁省西部朝阳市境内的北票(县级市)的黑城子、泉巨永和宝国老三乡、镇交界的一座玛瑙山上。此山海拔300米属丘陵,在长8公里,宽4公里范围内约有5公里长的一条矿带。

战国红玛瑙既不是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红玛瑙,也不是现在市场上交易的普通红玛瑙。它是近年来出产的,因形、色、质、纹与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相同,而被称之为“战国红”。

战国红从被发现、开采、加工到被追捧,不过4-5年时间,纵观战国红各个时期所产的料质,不妨以结构、颜色、润度等级三方面为其分类:

一、结构

战国红的结构具有玛瑙的普遍特色,即缠丝为主,且折角突出,变幻瑰丽,也是战国红为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向世人展示了自然力量的神奇。此处从层叠、扭曲、矾三种结构来阐述。

1.层叠

战国红主要的结构即是不同颜色的玛瑙色层叠加在一起,色层薄厚变化多端,分界清晰,极少出现两色混合的现象。当色层按一定规律多层叠加,就形成了缠丝结构,战国红缠丝多折角,且多呈锐角结构。战国红多为红黄色层叠,色层中会有过渡色出现,也有掺杂其他颜色,如紫、绿、白、黑等。

2. 扭曲

扭曲是战国红结构最明显的特性,除了千层板结构,所有的层叠结构都存在扭曲现象,不同色层的反复扭曲、折角才形成了战国红独一无二的美丽,自然的创意通过扭曲结构表现的淋漓尽致。

3. 矾

在玛瑙的行程过程中,易在中心部位形成水晶,或者水晶与玛瑙融合的结构。民间称之为矾。矾普遍存在于各个产地的玛瑙中,如巴西玛瑙、马达加斯加玉髓中都存在。矾主要分软矾和硬矾,软矾硬度要比有色料低,密度也低,无法抛光,属于瑕疵。硬矾密度大,硬度高,可抛光,有些还可形成漂亮的雪花状。个别大块原石中心还会形成水晶簇。

战国红中,除了千层板结构,层叠和扭曲是共同纯在的,这就造就了其千变万化,两不相同的结构特点,而战国红的内涵也由此体现。

二、颜色

战国红之所以出名,首要在这个色上,既然名字叫战国红,红色是它的主色之一。不同于其他红玛瑙,其光谱范围从大红、朱红到深红,覆盖色饱和度极广。战国红中少有单一纯色的原石,即便在一块只有红色的原石上,也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红色。

血红为其最好的品种。血红:有鸽血红、牛血红的不同叫法。就是像血一样鲜艳、厚重的颜色,为国人最崇尚的红色。

黄色,在战国红中,黄色要比红色贵重些,因黄色原石比红色少。同红色一样,战国红的黄色在色度范围上也很宽泛,从柠檬黄到橘黄再到土黄,多种黄色都有,少量黄色还会过度到绿色。其中著名的颜色有柠檬黄,民间推崇的鸡油黄。

战国红绝非红黄两色,在其为主体情况下多有白、绿、紫、粉、咖、蓝、黑等变化。从中规中矩到灵动飘逸,早期地表料涵盖了诸多的线条美和清晰明快的色差对比。从材质所展示的特殊质感美到颜色多元化其玩儿法及趣味性可以总结为:远观色、近看丝,最美之处犹如绚丽的彩虹。

三、等级分类

战国红结构繁复,如果将各品种标注于坐标上,将呈现出连续的曲线,各品种间不存在明确的品种分隔,但依然可以从战国红的共性——色彩、结构、润度上为战国红判定等级。

战国红以色出名,其艳丽程度是其他矿石难以比拟的。所以,战国红上品的首要素质就是颜色艳丽、色层清晰、不混沌。在结构方面,战国红一贯以扭曲多变,奇诡无方著称。其中结构清晰,方向性好为上品;碎杂无序为下品。在润度上,油润为上品,干涩为下品。

每一块战国红都充满自然界的瑰丽气息。它带着地球用亿万年时间累积的艳丽,交错,奇异与绚烂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去品鉴,收藏,交流和把玩。(承德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