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7种分类方法:让你从新手到专家

发表时间: 2023-09-27 16:0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很多新茶友的印象里,白茶分为三种茶。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其中,白毫银针只取芽头作原料,是白茶里等级最高的存在。

但这种划分方式,在白茶圈内是个错误。

白毫银针,并没有比白牡丹、寿眉来得高级。

三者之间,平级平列,是对等关系。

彼此之间,只是品类不同,没有等级高低之分。

只有同一类茶,才能划分三六九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白毫银针的等级按国标内容显示,分两级。

特级银针、一级银针。

按名次排列,特级银针等级高于一级银针。

放在其它白茶身上,也是同样高低。

白牡丹在国标里被列成四级,分别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聊到白茶的分类,是基础入门阶段少不了的话题。

新茶友若想完整了解白茶分类体系,不妨从以下7点开始梳理。

《2》

一、基础品类

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国标内,对银针牡丹的采茶,有着明确规定。

白毫银针,采特定茶树品种的肥壮单芽为原料,不含叶片。

白牡丹,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作标准。

至于寿眉与贡眉的采摘,以茶树嫰梢为主。

实际做茶时,但凡品质过得去的白茶寿眉,采茶树嫰梢间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制茶很常见。

聊到贡眉与寿眉的区分,它们之间并不是叶片细嫩一分,茶梗偏短一分的差别。

按2018年5月正式施行的新国标规定,唯有用群体种茶树原料,才适制贡眉。

由于群体种茶树的种植面积有限,因此在当今白茶圈,贡眉远不如寿眉常见!

二、传统散茶、紧压白茶。

散茶,更符合白茶的“原教主义”。

工艺简朴,不揉捻、不杀青、不焙火,仅是萎凋、干燥为主。

既保留下天然干茶条形,也能尽量留下好茶的原汁原味,茶味更偏清鲜爽口。

至于紧压白茶,它是一个大项。

包括白茶饼、白茶砖、饼干茶、巧克力茶等,都囊括其中。

只要运用了白茶原料,再经历特定的蒸压塑形操作,就属于紧压白茶的大家族。

散茶清新原味,饼茶甘醇熟美,两者间各有所长。

三、春白茶、秋白茶。

春白茶主产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

秋白茶以秋寿眉为主,但在特意定制下能产出少量秋牡丹。

茶叶作为农产品,具体风味表现要“看天吃饭”。

不同季节的温度、光照强弱、日照时长、干湿度等,对茶树的生长积累影响很大。

春茶季相对而言,清明之前整体气温偏低,茶树枝梢持嫩性更强,采下来的白毫银针、明前白牡丹等,原料更显细嫩。

论风味表现,花香、毫香清雅,茶味更鲜爽淳和,茶氨酸含量充足。

过了清明,进入暮春,此时产出来的白茶,更多一分甜美清扬。

以春寿眉为例,拥有典型的草药香、明媚花香,茶味醇,不失春茶的清鲜本色。

秋茶季,天高气爽,风轻云淡。

从白露到秋分,再慢慢过渡到寒露,山间气温不断下降。

但早期明媚和暖的秋阳,能让秋白茶普遍拥有特色甜花香。

茶树通过高效光合作用,在秋茶梗叶内部积累更充足的可溶性糖、胶质物,让泡出来的茶汤更醇更饱满。

进入深秋之后,秋白茶产量下降,但此时产出来的少量深秋白茶,茶汤多添了一分清冽,竹叶香清幽,花香清雅,别有风韵。

四、新白茶、陈白茶、老白茶。

哪怕是同一款白茶,在存放阶段,茶味表现各异。

初出茅庐的新茶,存放未满周年,滋味最是清鲜、爽口、花香毫香十足。

比如,2023一级白牡丹、2023一级春寿眉。

再放下去,存满1-3年以内的白茶,是陈茶。

陈白茶,介于新茶老茶之间。

像红楼梦里介绍秦可卿,兼钗黛之美。

白茶陈茶既保留着新茶的清新,又初具老茶的甘醇,喝茶性价比很高。

比如,2021白毫银针、2022秋分茶。

老白茶的界定,指存满3年以上的白茶。

茶味甘醇,风韵成熟。

不论冲泡、煮茶、蒸茶,都能收获不错的茶味。

经过漫长岁月陈化,老白茶的茶味更温和,大众适宜。

五、特定节气白茶。

节气茶属于特殊分类。

一年当中,有二十四节气

但不是每个节气,都能采到节气白茶。

通常,春茶季的代表节气茶,包括清明白牡丹、谷雨春寿眉。

进入秋茶季,白露茶、秋分茶、寒露茶颇具代表性。

少数年份下,到了霜降还能采茶,能制出极少量的霜降茶。

节气白茶的珍贵,体现在风味独特。

并且,还不是年年都有。

比如,去年受到干旱影响,作为秋白茶里的明星产品——白露茶缺席。

这让不少连续集邮收藏白露茶的老茶客,在那一年里断了档。

特定的气候条件,能馥郁节气白茶不一样的魅力。

以白露茶为例,白露时节,山上的昼夜温差大。

白天出太阳时,日光和暖,温度尚高。

夜间起雾后,气温快速下降。

晴暖的秋阳有利于茶树通过光合作用,积累下丰富的茶味物质。

夜间降温后,茶树因呼吸作用导致的消耗减少。

一增一减下,能造就白露茶不同寻常的魅力。

新茶刚拿到手,往往是甜花香明媚,一股干燥秋日山林气息,茶汤醇和饱满,耐泡又爽口。

散茶存放四年、五年后,茶汤清醇,药香与陈香初步浮现。

压成饼后再储存,高山白露饼有较高几率,能陈化出迷人的枣香!

六、头采白茶。

头采茶的概念,有些类似初产蛋。

同一年,同一片茶园,首批采摘下来的茶青鲜叶,制出来的成品,才能获得“头采”头衔。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白茶、秋白茶之间,头采白茶出现在春季。

而在春白茶里,率先开采的,往往是白毫银针。

所以,一般提到头采白茶,默认是头采银针。

并没有头采牡丹王、头采白牡丹、头采寿眉等不伦不类的说法。

和其它白毫银针相比,头采银针的外形略显短、肥、萌。

早春时节,茶树刚进入萌芽期,枝梢间的茶芽模样,有大有小,并不匀称。

但这是正常现象,茶叶又不是流水线制成的工业品,不可能做到全部横平竖直,都长一个样。

头采银针因为茶芽相对肥萌,民间也有米针的说法。

结合起来,即是头采米针。

茶树经过漫长冬日的休养生息后,来年开春首批爆发出来的茶芽,内在养分积累,不容小觑。

七、台地茶、有机茶、抛荒茶、荒野茶。

这四个概念在圈内很容易被人混淆,所以并在一起对比着讲。

台地茶是一种种植方式。

指成片、大面积、有规模种植的茶园。

由人工种植,定期修剪与管理。

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白茶,大多出自台地茶园。

有机茶,指有机管理的茶园。

采用有机科学的方式增加土壤肥力,比如,洒上厚厚的羊粪、种上油菜花等豆科植物天然固氮。

用紫外线灯、捕蝇板等减少虫害等。

通常,有机白茶会比普通白茶,茶香更灵动清雅,茶味更鲜更淳。

对普通茶客来说,区分真假有机茶的有效方式是看证书。

只有拿到有机证,并且年检过关的,才是正儿八经的有机茶!

抛荒茶的前身是台地茶,随后经过人为抛荒,不再干预。

停止修剪、除草等人工干预,让茶树逐步恢复自然天性。

虽然和台地茶比,停止修剪的抛荒茶,产量会下降,但好处是茶汤当中的野劲能得到体现。

荒野茶是野劲最强,茶汤劲道的白茶。

产自深山荒野,分布零散。

通过残酷的物竞天择后,与杂草灌木竞争,稳当扎根后生长起来的荒野白茶树产出来的白茶。

和抛荒茶比,荒野茶看不出任何人工种植痕迹,零零散散,不成规模。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