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接触过这些千年文玩?它们的魅力何在?

发表时间: 2023-05-13 12:41

很多人都接触过文玩,尤其是真正喜爱文玩的人,大概都会有这么几个特征:对手里的文玩很爱惜,打理的都比较干净清爽,菩提或橄榄核上不会累积上老泥,会经常刷,讲究;不逢人就炫耀手里这根串有多值钱多难得,不显摆,只是自己静静的玩儿。喜欢钻研,学习文玩知识,比如蜜蜡怎么鉴别?小叶的金星到底怎么来的?椰蒂到底是椰子的什么部位?石玉料星月怎么形成的?柏香籽是哪种树的种子?几种菩提之间的区别,总想一探究竟。能坚持,入手一条趁手的串能坚持盘出来,不会盘一个月就扔到哪儿自己也找不见了,也不会朝三暮四。

那在历史长河流淌中,文玩有着怎样的沉淀,发展到今天,文玩又有哪些玩法种类和寓意,本文有点长,让我们慢慢了解下去。

文玩收藏的前世今生

其实文玩的范围和种类是非常大的,最初指的是文房四宝,指的是在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具里最基本的四种——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尽管发明得很早,但一直到了唐宋时文人士大夫集团形成以后,传统书画艺术趋向成熟完善,四宝才真正找到并且实现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成为文人学士乃至帝王官宦书斋桌案不可或缺的器物。明清之后,文房用具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与“笔、墨、纸、砚”相配套的各种文具,主要有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呈、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这些文具造型各异,雕琢精细,可用可赏,使之成为书房里、书案上陈设的工艺美术品。所以又被人们称作文玩。

“文玩”向来是专业收藏人士的“宠爱”,可以供设在桌案上,又可以在手中把玩,是可远观也可近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小巧,一般大不盈尺,小不足寸,小中可见大,芥子纳须弥,所以古玩界又有“小器大样”之说。比如材质种类繁多的笔筒,有瓷制笔筒、竹雕木雕笔筒、玉制笔筒等,都属于是“小器”,但在制作上是穷工极巧、精雕细琢的,再比如一些玉雕笔洗也是选用比较珍贵的玉料进行加工,尤其古代皇家御用的文玩选料、做工更是精湛。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文玩”无疑也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现在俗称的文玩可以理解为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赏玩件或手把件。一件好的文玩,必须是一种精神的“物化”承载,或大或小、或巧或拙,经由岁月的裹洗,与主人息息相通,涵养身性的同时,也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文玩往往不独立存在,而是经常结合于书画、茗茶、品香等活动中,为生活添一分赏玩之趣。

所以“文玩”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尤其是古代那些名人大家使用过的,不仅流传、转手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白无误的标记、文献证据或其他权威的证明,而且放在书案上,更彰显收藏者的修养与气质,这与收藏古人的书画墨宝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还适合把玩,过程实际上是文玩与收藏家在进行“情感沟通”,就是说“人与物品之间互动性更强”,这是“文玩”胜过书画、瓷器的独特魅力。

而文玩也有两大特点:

雅致

文玩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雅致。在材质、工艺上往往能体现出文人骚客的情趣品位;而工匠艺人们大都是根据文人的审美情趣而奏刀操觚的,有的也会根据文人的创意直接雕刻,甚有的文人雅士也会根据灵感而即兴去发挥,因此文玩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最为丰富。那些留有文人学士题铭刻款的文玩如今已成为收藏焦点。

繁杂

另一个特点是繁杂,古玩界常常将之归类于杂项、杂件。

第一是器型杂,即便从某种文玩来说,它的器型纷繁也称得上千变万化,比如水注(砚滴),品种就不止千种;

第二是用途杂,主要是体现在分工上,细微琐碎,互不相干,而且各件各样;

第三是材质杂,文玩大多包括瓷、玉、竹、木、牙、铜、石、漆、料、玛瑙、紫砂、水晶等材质,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便于操觚奏刀的竹、木、牙、石之类,而且其用手久经抚玩会产生滋润莹厚的包浆,时间愈久愈发可爱。材质最为广见的是陶瓷,可塑性最强,几乎可以仿制其他所有材质的肌理质感,这一点在清乾隆年间运用最为淋漓尽致,甚至在当时还发明了象生瓷。

清·朱琰《陶说》中就记载:

“钱金、镂银、琢玉、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

从明清开始,文玩的市场行情就一直是稳中透坚。先是以文玩以文房砚、墨为大项,后来随着“文房第五宝”印石的崛起,田黄石、鸡血石等优质印石也备受瞩目。

文玩之大都兼备实用和观赏的功能,唯有古代赏石一项独具赏玩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板块,并渐渐流行起来。这一方面是受到海外藏家趣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其艺术和人文价值日渐被广泛认同。  

文玩葫芦

文玩葫芦顾名思义就是适合在手中把玩的葫芦,称之为手捻葫芦

文玩葫芦是一个稀有品种,所以一般来说葫芦越小越好,8厘米以下称为手捻葫芦,主要追求的就是小巧玲珑,一般手捻葫芦高度在4-6厘米,精品手捻葫芦为3-5厘米。作为手把件的一种,还可以活动手指和手掌上的神经、肌肉,起到按摩穴位,达到健身养生的功效。葫芦作为植物的果实,有“福禄”之意。寓意幸福的生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因为有音同的意思,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在古籍和神话故事中常占有一席之地,古代吉祥图案中有不少关于葫芦的题材,所以手捻葫芦的独特自然造型吸引着很多朋友,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里的手捻葫芦会变得润滑,光亮,这种古典的美感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如果你是一位玩友,手里有一枚天然艺术品般的文玩葫芦,会让很多人眼馋,因为这是时间和心血的保养结晶。养生则养心,心情好自然身体好,手捻葫芦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 

文玩核桃

文玩核桃是对核桃进行特型、特色的选择和加工后形成的有收藏价值的核桃。

基本的要求是纹理深刻清晰,并且每对文玩核桃要纹理相似,大小一致,重量相当,所以在挑选上需要花大时间才能凑成一对儿,再加上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以及经多年把玩形成的老红色,就更显珍贵。文玩核桃和用来食用核桃最大区别就在于挑选、上油、把玩、收藏和交易的环节上的不同。

核桃历史悠久,在我国已有7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文玩核桃追溯起来是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盛传不衰,形成世界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

文玩核桃也被称作“手疗核桃”、“健身核桃”、“掌珠”,古代也称作“揉手核桃”。

大致分为三种:1、铁核桃 2、楸子核桃 3、麻核桃。

主要品种有马老四狮子头、四座楼狮子头、盘山公子帽、白狮子头、矮桩密纹狮子头 、官帽核桃、虎头核桃、南将石狮子头、鸡心核桃、灯笼核桃等。而现在市面上盘玩的一般都是麻核桃,包括狮子头核桃、公子帽核桃、官帽核桃、鸡心核桃和虎头核桃等。

明朝时,宫廷琴师为锻炼并保持手指的灵活性,选择揉玩核桃,经过长期摩挲后,核桃纹路变得绛红圆润,包浆光泽如玉如瓷,被其他宫人们喜爱,就逐渐普及开来,成为养生的器具之一,随后慢慢流传到民间,成为一种文玩器物。

而核桃在民俗中无论是医学还是寓意上,都被老百姓高度接纳,所以自然把玩的人就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为一种风气。

明朝天启帝朱由校,被成为木匠皇帝,除了木工外还喜欢玩文玩核桃,曾亲自动手雕刻核桃,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民间。

清朝时期,文玩核桃之风已达到高潮。尤其是乾隆皇帝,喜好清雅古趣,核桃的纹路成色所特有的自然气息,以及长久把玩后的金石之声很合乎他的口味,所以对揉手核桃格外喜爱,曾赋诗曰:

“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

有皇帝如此,朝野自然是效仿,由此文玩核桃之风也借此达到鼎盛,被当时朝野文人归为“四雅”(核桃、鸟笼、扇子、葫芦)之一,社会各个阶层争相模仿,官员们玩核桃之风盛行,一对好核桃成为当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甚者更是互相攀比,商贾们为了附庸风雅,或行贿纳贡,也争相进入了收藏核桃的行列,由此文玩核桃的价格水涨船高,其品种的划分命名也在这个时期逐渐被完善。

京城郊外植有几株核桃树结,结成的核桃成为了专供为皇帝和达官显贵的贡品,按照当时的民谚,有“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之说,把文玩核桃排在首位操刀”的野史流传民间。

到了清朝末期,把玩核桃之风更胜以往,有民谣唱道:“核桃不离手,能活八十九,超过乾隆爷,阎王叫不走!”

贝勒亲王、八旗子弟,常常聚集在当时的“八旗一条街”谈论核桃,有一对好核桃也成了身份及品位的象征,就连著名的大太监李莲英也喜爱把玩核桃,曾有一对极为罕见的四棱狮子头,色泽鲜艳,色偏橘红,配对精美。

清亡民国后,梨园行、账房先生中的德高望重的,也有很多把玩核桃的人。

核桃学名叫做胡桃,也是桃木的一种,而桃木也叫做“仙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驱邪制鬼材料,之所以会具有这等神力,源于古人认定桃树为百鬼所惧的神秘观念。由此“核桃”也被赋予了这样的神秘魔力,人们手中时常把握具有神秘力量的核桃,就能吉祥、免灾。

文玩核桃在用来当做把玩之物的同时,还通过民间艺人的雕刻,成为备受玩家青睐的艺术珍品,艺人们就是在小小的核桃上雕刻出各种动物,人物的形象、图案,寄托美好的寓意,表达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明代的麻核桃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出现了用橄榄核和核桃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

它不同于其它雕刻、绘画、木雕可以随心所欲进行创作,核桃雕刻是一种在小不盈寸的特殊材料上,巧借自然,进行具象雕塑的艺术,讲究的“毫厘之间,集大千世界之妙”。此外选材也很重要,有时为了找到一颗和自己构思形状差不多的核桃,要翻几麻袋的核桃才能找到。

所以这小小核桃雕刻确实显示出了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民间工艺技法。每件核桃工艺品都是雕刻家的心血凝结。

文玩核桃的雕刻艺人杨洪武善于镂空核桃雕刻,他的珍品中以《海螺仙子》比较突出。

《海螺仙子》

玉印章

指的是用玉石雕刻而成的印章。

古代皇帝的玉玺就是一种玉印章,而且用的都是最上等的玉料,还是由皇家技师雕制而成,是权利和身份的象征。

到了现如今,开采技术的发展让玉石的开采量大大增加,各种玉石工艺品也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中就包括玉印章。

而玉料有很多种,玉印章自然就细分为很多种,有白玉印章,碧玉印章,墨玉印章,青玉印章,黄玉印章等很多种。区别于石质印章的是,后者使用一种特别的石料制作而成的,价值相对较低。玉印章本身是一种玉石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观赏,装饰和收藏的价值,是自身收藏和馈赠礼品的极佳选择。

真伪辨别

对于老印章的鉴别,仔细观察包浆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老印章经过藏家多年的把玩,表面光润色泽温和,而人为做旧的印章表面则生涩呆板。其次各个时期的篆刻技法也存在差异。比如明清时期,刀法讲求稳、准、狠,各流派风格差异明显,所以藏家需要掌握一定的印章知识,特别是名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风格。第三,印章钮制的刀法也是辨别真伪的关键所在,明清印章钮制往往打磨得非常精细工整。

好了,本期内容就先聊到这里,下期和大家分享文玩中最流行的——“盘串”,也就是文玩手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码住。

#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