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之谜——陨石的奇妙之旅

发表时间: 2024-03-09 07:48



微陨石是小似针尖的陨石。每年降落到地球表面的微陨石总量超过千吨,在每平方米的地球表面上,每年平均有1粒微陨石降落。


虽然微陨石个头迷你,但作为“天外来客”,它们经历的磨难并不少。相当一部分微陨石在进入大气层时会部分甚至完全熔化,其成分和结构也因此发生改变。但有的微陨石会幸运地躲过一劫,“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它们从遥远太空出发时的信息。


微陨石还有大陨石不具备的“绝活儿”。它们中很多是在太阳系形成早期诞生的,能够帮助我们探寻太阳系的前世今生。还有科学家通过分析微陨石在穿越大气层时的变化,推算出了27亿年前地球大气层上部的含氧量。

虽然微陨石无处不在,但是地球上和微陨石外貌相似的本土尘埃数量繁多,少量微陨石杂处其中,要找到它们用大海捞针来形容毫不为过。科学家为了找微陨石,一般会去地球本土尘埃尽可能少的地方,比如极地。


极地不仅本土尘埃少,还对微陨石有独特的富集作用:冰川在流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阻挡,会上升消融,埋藏其中的微陨石会随着融水移动,沉积在冰碛岩和基岩裂隙等处。


用泥铲把屋顶排水管里的东西刮下来做为样品,装进塑料袋。


将样品倒入温水,加入洗涤剂,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小心地将浑水倒掉。


先将洗出的碎石用厨房里的撇浮沫勺过滤一下,将较大的石子去掉。再用没有静电的塑料袋包好一块钕磁铁,用它翻搅剩下的石子,收集被吸起来的石子(这样做是因为很多陨石含铁或镍)。


将这些小石子放到显微镜下一颗颗鉴别,找出哪些有可能是微陨石。


最后,通过理化分析,验证选出的微陨石“候选人”是否真的来自太空。

疑似微陨石

一粒斑状微陨石,由玻璃质主体包裹多颗橄榄石組成,各橄榄石的大小接近,故陨石表面具有“斑状”。


一粒椭球形隐晶质微陨石,一端突出半颗金属圆珠。它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曾完全熔融,铁、镍等重原子趁机在中心聚集。待陨石渐冷,这些重原子形成的物质率先凝固,又在陨石液滴减速过程中因惯性而从液滴头部冲出,没想到刚探出一半身子,陨石就完全凝固了。


透过黄色透明的玻璃质外壳,可以看到这粒微陨石的金属核,它占整粒微陨石的三分之一,有着特殊的表面纹理。


炉条状微陨石,因具有炉箅(锅炉中堆置燃料的部件)形的纹样而得名。


另一粒隐晶质微陨石,圆圆的“身体”上有很多凸起,有点像龟壳。


一粒在穿越大气层时被加热到1900~2000℃的微陨石,一半成了隐晶质(深色),另一半成了玻璃质(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