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州八景的由来:揭秘桂平这个古时文人骚客的旅游胜地

发表时间: 2020-04-21 10:16

浔州八景

(又称布山八景)

上图为坐落在广西桂平市麻垌镇的丹霞地貌,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湛蓝如洗的天空,无心出岫的白云,公母相依的白石,空灵纯净的碧水,这就是"浔州八景"之ー——白石洞天。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写下了《白石游记》。解放后受到国家的保护,并对道观进行了修葺,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宗教、旅游胜地(曾杰摄)

ー、八景来历

"八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选自网络)

二、浔州八景

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大宾县,下。西至州四十里。隋开皇十五年分桂平县置,以县西北宾水(今黔江)为名。武德七年,曾于(大宾)县(仙沙寺,今宾山寺)置浔州,后移于桂平县(今桂平市西山镇大起村州城屯)。"

据清道光孙世昌修、光昭纂《浔州府志》记载:"浔州为汉郁林郡地,南朝梁分置桂平郡,隋郡废,并入郁林。唐又置浔州,治大宾县,寻废,后于桂平县置浔州,取浔江为名。宋初废,寻复置,曰浔州浔江郡;元改为浔州路。明置浔州府,领县三、州一,曰平南、贵州、武宣、武靖州。清为浔州府,领桂平、平南、贵县、武修四县。"

浔州八景分别是:

罗丛岩月

白石洞天

浔楼春晓

铜鼓秋涛

西山晚眺

东塔回澜

龙安悬碧

宾秀特朝

三、布山八景

据清乾隆二十ー年丙子(1756年)刻本胡南藩修、欧阳达纂《浔州府志》记载:"浔阳虽僻居边徼,自赢秦时已入版图。"

据《南越志》云;"桂林郡本治阳溪,今移郁江口(今桂平市三江口郁江北岸平地古布山县旧址),有铜鼓濑(即铜鼓滩)是也。"

据后晋刘晌等《旧唐书》记载:"桂平 汉布山县,郁林郡所治也。"

据北宋地理学家欧阳忞《與地广记》记载:"桂平县本汉布山县地,郁林郡所治也。"

据清朝初年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桂平汉布山县,郁林郡治此。"

北宋司马光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卷二百ー十三〔唐纪二十九〕记载:"浔州,汉布山、阿林之地,梁于布山地置桂平郡,隋废郡为县,又于阿林地置皇化县,隋废入桂平,贞观七年置浔州,治桂平,复置皇化县属焉。"

由于浔州府地秦汉时期属布山县地,故浔州八景又称为布山八景。

布山八景分别是:

白石洞天

罗丛岩月

南津古渡

铜鼓滩声

西山晚照

东塔回澜

北岸渔樵

莲塘夜雨

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吴志绾修、黄国显等纂《桂平县资治图志》记载:"至八景图说见于府志,如白石洞天、西山晚照、罗丛岩月、东塔回澜、南津古渡、铜鼓秋涛、金莲夜雨、北岸渔樵。

今则分载于山川各志,可考而知也。

愚按《浔州府志》统各属而宜悉载。……况此八景之中,如金莲夜雨,或云南湖,即上、下结塘,以今考之,特ー鱼塘。问所谓ー荷ー钱,荡然无有,则其舆。马氏之园,涌金涵碧之亭,均无所据耳。至于津渡、渔樵,何郡蔑有,亦未堪为,此地特擅之奇。

因舍彼三景而特为增补之:

ー曰浔楼春晓。

南江亭之前,于乾隆癸末新建浔阳楼。每当春晓,烟雾初开,白石独秀,诸峰拱峙于前。铜鼓、郁江,舟楫鼓挠于下,村树扶疏,塔形倒流,古渡虹桥,烟波灭没,天然一图画也。

ー曰龙安悬碧。

其山岩平地突起,在土寨、下畲二村之前,岩洞空阔,中有石笋,擎天一柱,如榕树状,约七、八丈。按此岩在桂贵交界,然其山周围之塘,属桂平下畲。当三冬粮米,离贵县平竭圩尚有五里许。故于观音岩洞门之上,题曰:"布山龙岩"记其实也。

ー曰:宾秀特朝。

崇姜里宾山寺(一名仙沙寺),面朝五指山,秀出云表。虽邱琼山诗所云:撑起炎州半壁天,不是过也。

因合而题之曰:布山八景。

附图于后,以当宗支卧游之一快云。

  新编布山八景图:

罗丛岩月

白石洞天

浔楼春晓

铜鼓秋涛

西山晚照

东塔回澜

龙安悬碧

宾秀特朝

四、八景解释

1、八景之ー——罗丛岩月

  罗丛山,县西南六十里,平地突起,叠巘崽嵏,钟乳奇诡。府志:"山有岩,故一名罗丛岩。上下四围,石壁罗列三教神像。盖好事者为之也。左右风洞,俗名ー扇风。右月岩,秉炬从洞门深入黑暗处。忽见清光一点,朗如月色。到此,尘氛洗尽,恍疑身在广寒。洞凡三,有碧虚洞、灵源洞、水月洞。碧虚,旧名风门。门前累石为楼。楼外路旁,知县吴志绾题曰:'宋周程三夫子读书处'。西上有岩,邑人景仰前贤,立祠祀焉。又西有水岩,曰水月岩。洞穴深阔,龙潭广可十亩,澄碧渊洪。洞内石佛、石磐、石狮、石钟、石床在焉。投以小石,镗鞳有声。其鲤鱼岩,水通郁江,游鳞多集。祈雨时,以鹅投水,其水即长。云:宋梁穆有碑。旧志以'罗丛岩月'为八景之一,即此。"

2、八景之二——白石洞天

白石山,县东七十里。脉,大容山蜿蜒而来。东,独秀峰,孤翠插天。

知县吴志绾诗:

千寻起嵂屼,

中秀此为绝;

卓荦孤翠顶,

独写风和月。


中五姥峰排,

比森列鹅颈;

峰殊险峻初,

由士阜取道。

至寿圣寺,石坊巍然。入重门,历阶七级,为三宝殿。殿后,高阁;殿前,左右为客厅,僧厨,精舍。寺后,峭壁千寻。明杨大节刻:"白石洞天"四大字。寺右,循径平行五百余步,至会真观。石室宽敞,置坛奉三清。坛后石穴。云:可达勾漏,通郁林。有石如床,右半壁有乳窦,水滴下臼窠,琤琤可听。

白石洞天

杨大节


脉脉源头何处寻,

石中流出自鸣琴;

多应大士轻敲锡,

留与人间洗寸心。


观上有李仙岩,无路可陟。出观,东绕过景明岩。邑明经蒋奕蓁所颜也。再绕里许,至独秀峰。天门詄荡,由门窥山后,洞略如盘。谷周可十里,田畴溪涧,不类人间。此山之自北而东,所见者也。由寿圣寺角过元珠池,西行遇石缝。外为洞门村,内为一线天。吴令所谓巨灵掌擘者也。入淩百级为石门,再淩三百余级,稍见低平为白云窝。出,循山侧北行,攀削壁六十余级,折而东,造极有会仙岩。高深各丈许,广数丈。中奉释迦,外望三群名山一一可指。此山中之敻绝处也。由寿圣寺左过洞门村西绕,东望如城郭。数里,有石人附山立曰:面壁僧。南去约六、七里,越土岭,北经狮子岩。岩对凤凰岭,披榛渡涧。更东转而北达独秀峰。此山之自西而南、而北之所见者也。山势奇险,中多名胜,如白云洞、青玉峡、仙人棋、伏龙窝、炼丹龟、漱玉泉,皆各擅其妙。游者忘倦然。蚕丛鸟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险可恃,亦可畏。如隋李光仕,曾踞作乱,王世绩为行军总管,讨平之。

3、八景之三——浔楼春晓

浔阳楼在南门外,迎晖亭前。乾隆二十八年建,每当春晓,烟雾初开,白石独秀,诸峰拱峙。铜鼓滩与郁江舟楫荡桡于下。村树扶疏,塔影倒流,古渡虹桥,烟波灭没,天然一画图也。旧以"浔楼春晓"为八景之一。国朝叶观国记浔志无浔阳楼,楼始建于乾隆之癸末岁。桂平宰吴君志绾出其官俸请于郡守蓉溪杨先生而构也。颜曰:"浔阳者,以其当郡城之南也。"是年冬,余以校士来浔,而楼适落成。吴君因嘱余为文记之,余谓古之所称为贤,守令□□为其官之有所创建。若楼若阁,台亭之类,不一而足。岂以是为娱游览壮观瞻已哉。盖必其平日有利人济物、兴举废坠之实政。然后随处呈露,ーー见诸施为而焕发其气象。岳阳楼滕子京,政通人和,而后修也;清德楼,长孙俭勤课农桑,风俗大革而作也;黄州楼,苏文忠公治水功城而筑也。斯皆见当时声施乎,后世览古有往往遗迹而思善政台偶然哉。且斯楼固郡官迎送宾旅之所也。

郁林郡城

(宋)廖德明


荒烟漠漠双江上,

往事悠悠古城孤;

春到偏临青草渡,

梦中犹记白鸥湖。


浔阳楼新成

(清)吴志绾


浔城飞槛俯江流,

小筑新成览胜游;

独秀峰高天外削,

思灵寺僻眼中收。


四更夜水苏吟月,

一笛渔歌赵倚楼;

近观瑶圩人似织,

咸沾圣泽遍遐陬。


浔江望

徐舒琠


浔阳何必羡江州,

旭日迎晖郁水流;

十里泉源襟带束,

片帆樯影半簾收。


无龙百尺齐云起,

黄鹤千年逐浪游;

几处梅花吹玉笛,

城南犹忆使君楼。


以上二诗根据袁县志补。

4、八景之四——铜鼓秋涛(又叫铜鼓滩声)

铜鼓滩,在北江(今黔江)委下合南江(今郁江)。相传汉马伏波(马援)征交阯,舟载骆越二铜鼓躍入桂江中,即此。《吴志》引《纲目汇编》谓:'成化十年,韩雍用兵,两粤军门设铜鼓数十,殆欲继伏波之余烈與。滩中有磨盘石,近岸有独醒岩,旱干方可见。《旧志》以'铜鼓秋涛'为八景之ー。

铜鼓滩

(明)钱薇


路出清浔铜鼓滩,

天风吹棹度狂澜;

高江神禹应难凿,

古郡秦皇未许官。


椎髺语言殊不白,

花枝浓淡自含丹;

欲知同轨称王会,

隨处夷歌汉罔宽。


铜鼓滩

(明)龙国禄


喷峡轰雷破浪开,

观涛疑自广陵来;

微茫乍拂嵇生韵,

飒沓翻惊宋玉才。


织女秋砧磋远道,

征人夜泊黯幽怀;

沧桑起伏原非偶,

神物推将见碧苔。


铜鼓滩

(明)郑暹


遊水潺潺绕郡流,

伏波征鼓昔曾留;

涛鸣沙尾秋风壮,

月满滩头宿雨收。


八桂烟岚孤客梦,

两江灯火ー渔舟;

年来薄宦堪乘兴,

怀古思乡起暮愁。


铜鼓滩

(清)傅辉文


黔郁东归日夜流,

水奔沙退石如钩;

当年汉将遗征鼓,

此日孤城傍斗牛。


雷浪拍翻遥岸雨,

海风吹起ー天秋;

月明滩下涛声急,

犹有渔舟唱莫愁。


李如旻诗,吾闻伏波舟载骆越两铜鼓,飞鸣躍入八桂之江,湍人随以铜鼓名其滩。

(略)

附考 铜鼓滩,其声如雷,或如火炮作战斗声,游鱼皆惊惧(《西事珥》)。滩流声细则居民安,轰而震则火盗(《粤西丛载》)。然值秋高水激,訇砰如雷,辄又不验。 铜鼓滩,城东ー里,当黔郁二水合流处(《方舆纪要》)。多巨石,春夏水涨,响如鼓声(《名胜志》)'"

5、八景之五——西山晚眺

西山晚照,思陵山,ー作思灵,郡之主山也。在城西五里,故称西山。初由小石桥折而西上,为郡主祠。祠后,洗石庵有释宏韬潜心内典。康熙间,知府刘浩殉节,为殓葬焉。庵右缘松径再折而上,至龙华寺。寺左百余步,为姚翁岩。宋州守姚嗣宗登此得名。寺右通乳泉,上龙王堂,由堂侧上石梯,百余级有洞。唐御史李明远尝憩,此后因名曰吏隐。道光癸卯岁,知府张灏补镌:"吏隐洞"三字于壁。再上二百余级,有亭焉。两江风景,扬睫无遗。又上,为观音岩。道光四年,龙华寺僧盟应初劈。阅四载,岩成。续有布施者,岩口构小庵,为僧人香火处。复自吏隐洞上,叠石六百余级,以达于岩,架竹引泉。沿崖种树,可风可茗,而筇屐之客纷纷然矣。

岩口一联云:

玉洞天开现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云岩风捲露半空楼阁十二阑干。

诚兹山之胜绝处也。

薄暮阴翳,烟景万千。忽焉,火炬离迷,真不可思议。

故邑令杨大节诗云:"钟裹峦林残照出,空中楼阁暮烟迷。"而或者以为非然。

知县吴志绾《晚照辨》云:"孝廉李开葱告予,西山当日暮后,或夜半。自城望半山,隐隐有火光,如炬。"故傅邑侯有:"乍吐轻红夜有无"句。府志以罕见疑诬,改为"残阳返照"失虚景矣。说甚有据。乾隆二十八年,秋间望后,余于署中后院。夜,二鼓时,见西山翠微间,有数十火炬,如神灯状。由山腰鱼贯屈曲,渐次上山顶,灭。家人惊异,予谓:"此李孝廉所称真境也。"三十年,秋,见山腰有四、五火炬,如大灯状。须臾,灭,又与前所见略异。云旧志以"西山晚照"为八景之一。(《图书集成》)

思陵山四首

余思诏


(ー)

十里春山五里桥,

松风一阁话清寮;

举头天宇临空净,

极目关河入望遥。


大嶂远分双塔雨,

孤城独锁两江潮;

谁将形胜兼名胜,

写入风诗付短谣。


(二)

桂海名山几处经,

胜游今又说思陵;

乳泉活水咒龙钵,

落叶秋风望雁亭。


人面果甘椰酒绿,

佛头峰小石楼青;

欲寻窈窕神仙宅,

岩户沈沈昼自扄。


(三)

江山苍茫入高歌,

怀古登临意若何;

藤峡瘴开遗故垒,

鼓滩沙落有沉戈。


郁江东下声犹壮,

铜柱南标迹未磨;

留与能诗黄鲁直,

遍题佳句满岩阿。


(四)

频年塵鞅误微官,

入世方知吏隐难;

旧雨幸逢今日至,

好山权当故园看。


无心云作乘时雨,

不击舟行上濑滩;

群主祠前奠杯酒,

济人何处有神丹。


6、八景之六——东塔回澜

东塔,在城东八里。明知县刘万安建,仅成二级而卒,邑人立遗爱碑其下。崇祯间,御史李仲熊,知府葛元正,增为九级,塔始成。后顶颓,更修。以黔郁会流之处,不可无此砥柱也。旧以"东塔回澜"为八景之一。国朝黄体正重修,浔州东塔引浔郡,后枕思灵山,秀气特异。其黔、郁会流之处。前人建浮图九级以障下游。塔影山光,遥遥相接,为一郡伟观。二百年来,雷霆之震撼,风雨所漂摇,ー塔岿然,而巅已秃。识者谓塔之无顶,犹锥之无颖,处囊而无以自见。此风气所由衰也。宜集阖郡之力以图之,或曰:否否。豪杰之兴也。不限于方隅,不拘乎气数。人苟克自振拔卓然,表异以为乡里光是,即栋梁柱石之选也。而奚以塔为。虽然正自有说:夫人僻处乡闬,耳目所未达,心思所未周,执其陈见,而慷慨自豪,辄谓何地无材。人杰者地自灵耳,及与之览与图之胜。概宇宙之大观,始知哲人挺生之域,必有江河山岳,以舒其浩瀚而开其雄奇。诗曰:"维岳降神生,甫及申钟毓;信非偶然也。独是天下之大,区域攸分。造物岂能尽呈其巧。是故,天之所缺而人事兴焉。人之所补,而天事应焉。数有可必理,有可通类,而推之復何疑于斯塔,不然刘、李、葛、杨诸公当年之营建者,何意顾令其毁败而不为之所,岂果昔人愚而今人智哉。夫世不乏特立独行之士,其沦落于荒圩遗壤。莫有从而彰显之者,类如斯也。转移风气,将以兹塔为甄表焉。如其不求于人,而惟汲汲于一塔之顶,是不揣其端而齐其末,抑陋矣。

东塔

(明)杨大节


雁塔居然据上游,

凌空突兀瘴烟收;

瞻依青帝擎天柱,

旋转苍龙带月钩。


力挽江河深锁钥,

气干星象控山邱。

骎骎累士成功后,

何事元龙百尺楼。


东塔

(清)傅辉文


滩头石塔倚晴空,

截住浔阳百丈虹;

山势入流齐拱北,

水声绕脚渐朝东。


光摇雪浪江云碧,

影落秋涛烟雨濛;

早晚安澜凭佛力,

轻舟常与ー帆风。


东塔

胡南藩


浮图直插桂平东,

总作浔阳锁钥功;

二水远从黔郁到,

三江遥与楚交通。


滩头日暖频生紫,

渡口霞开亦映红;

谁向狂澜留砥柱,

口碑千载挹高风。


三诗据袁县志补。

7、八景之七——龙安悬碧

龙岩山界贵县平竭圩(作者注:今贵港市大圩)上,有七岩。一曰龙安,中有丹龟一,映日一,盖天然石窗也。石磐一,悬鱼一,苍猿一,听法人一,飞虎一,卧龙一,皆石乳结成,俗称八景。宋建宝胜院;明贵县令林朝钥题石门曰:"古怀第一山",而周围池塘数百亩,实属桂平下畲村。故乾隆间,知县吴志绾题山之观音岩曰:"布山龙岩",而以"龙安悬碧"为八景之一。龙安寺在龙岩山与贵县平竭圩界上,有七岩,一名龙安。宋建宝胜院。

龙岩山

(明)曾光国


秋霜无数日,

策杖上仙宫;

石古生飞虎,

岩虚隐老龙。


瘦花依径老,

醉叶扫阶红;

笑引同游者,

云深没屐踪。

据《图书集成》补。

龙岩山

吴志绾


一岩通黝室,

空阔古仙宫;

树老棲威凤,

潭清制毐龙。


亭亭悬筍碧,

隐隐漏晹红;

归去芒鞋湿,

漫留洒墨踪。


龙岩山,县东五十里。山有七岩,一名龙安岩。据《方舆纪要》云:"岩最大,上有巨洞,东西二门,虚明爽塏,奇花怪状,不可胜纪。与平竭、大圩交界,岩洞石笋擎立,玉乳下垂。宋时,建宝胜院。明尹林朝钥刻"古怀第一山"于石门。今称龙安寺。贵县曾光国题"东方巨观"于石。昔乡人黄用成修葺不亚南山。旧志以"龙安悬碧"为布山八景之一。龙岩山石刻多唐宋人书,磨灭难辨。

8、八景之八——宾秀特朝

宾山县东五里,宾山寺在城东北约十里,背大江,面五指,山形如螺。里人于凹处建寺。乾隆、嘉庆相继修葺,而片碣仅存道光壬寅里人復新之邑绅黄体正为记。寺田系崇姜里屯卫元帝观户,米四斗,差银二钱四分。岭脊田大小一百一十七坵,双岭头田大小二十三坵。分六佃耕,每租谷八百五十斤,共五千一百斤。

黄体正《重修宾山寺碑记》载:

浔州北江之水,自弩滩分小<氵义>潴为姜里之南渌江,下合宣里诸山之水,流出大湟江口,汇于大江。大小两江之中,为ー洲平衍数十里,其岿然在望者则为姜里之宾山,所谓平中见奇也。登临纵目,环于左者,挹思灵之明秀;峙其后者,见白石之雄奇;面北则五指嶙峋;迤西而紫荆苍茫ー带,层峦复嶂,如旗、如盖、如屏、如城墉、如楼阁,延绵奔放至于弩滩其上为断藤峡。山高水深,慨然想见韩襄毅王文成之余烈焉。东南ー望,平铺数百里间,川原之辽阔,岭岫之高低,烟景之苍茫,云容之变幻,朝曦夕霭,气象万千,洋洋乎大观哉。考兹山建寺之始,无碑可稽。向奉 大士 北帝。康熙年内加祀 文昌。乾隆、嘉庆两次重修增建魁星阁,历年数十,渐又倾颓。元黓摄提格之岁,里人林君起凤等悯法轮之不转,文学之将颓,倡议更新,恢其殿宇,梵宫道院,合二教以同尊。高阁重栏,灿星文而普照,完矣,美矣,堂哉,皇哉。观成之日,徴言纪之,尝闻山以宾名,盖本前邑侯吴公志绾篡修县志,编入八景,以西山为主,而此为宾也。抑思名者,实之宾兹山,以丘陵学山则既俨然而山,岂非以托基得地中有主宰,加之人力修治,他山辉映,是以光明俊伟,因而得表见于时舆。不然培塿之下,松柏不生,牛羊是牧,又焉能使众山之主见之如大宾,尊之为上客,而卓卓然俯临一切哉。夫士有特立独行,而亦不妨于和光入世者,当以兹山为俦侣焉。暇之日,扶筇蹑屐,挈醘提壶,旷观墟里之人烟,闲对山僧而笑语,陶然以醉,怡然以歌,何须成佛成仙,安问谁宾谁主也。窃原与登山者同此浩浩也。是为记。

道光贰拾年岁次壬寅仲冬月冬至日带江园居士黄体正薰沐稽首拜言

里人林起凤薰沐书丹"

五、府邑八景

附旧志(桂平)八景:

白石洞天

西山晚照

罗丛岩月

东塔回澜

南津古渡

铜鼓秋涛

金莲夜雨

北岸渔樵

  附旧志(平南)八景:

蛇岗挹翠

乌江清浊

绿水灵渊

将军古渡

畅岩怀古

阆石钟英

燕石巢云

渔洲瑞雁

  附旧志(贵县)八景:

东井渔歌

紫水钟英

思湾夜渡

青松挺秀

西山方竹

古寺飞钟

铁巷枯榕

幽岩丹灶

  附旧志(武宣)八景:

双髻晴岚

三台叠翠

灵湖松籟

古迹钟声

石壁遗书

仙岩留迹

神窟流泉

音山迭奏


六、旧的浔州八景(又叫布山八景)是:

白石洞天

西山晚景

罗丛岩月

东塔回澜

南津古渡

铜鼓秋涛

金莲夜雨

北岸渔樵


1、白石洞天

(注解,同上)

2、西山晚景

(注解,同上)

3、罗丛岩月

(注解,同上)

4、东塔回澜

(注解,同上)

5、南江夜渡

南津在府城南阳横水渡口,上即迎晖亭。旧志以"南津古渡"为八景之一。

南江夜渡

(清)林凤鸣


更寂倚南楼,

楼簾惬幽迴;

夜凉水气清,

橹响空江静。


□□□□□,

□□□□□;

月色半啣山,

何人掉孤艇。


南江夜渡

(明)龙国禄


刳木为舟郁水滨,

武陵清唱四时春;

朝朝负米听鸡客,

处处停边饮马人。


烟雨不辞归路滑,

晚风吹彻趁圩尘;

濯缨向晚孤舟酒,

明月知谁再问津。


南江夜渡

(清)傅辉文


西竺寺前斜日落,

南津郭外暮潮生;

城头戍鼓支残漏,

渡口孤舟棹月明。


帆影晚随烟树碧,

江波寒到驿流清;

秋风ー夜芦花发,

多少离人动客情。

南江夜渡

(清)唐声振


郡城南下大江滨,

沆漾清流景色新;

双桨乱翻归洞客,

ー舟轻放问津人。


微波色淡浮孤鹜,

睛涨寒多躍锦鳞;

欸乃数声残照里,

櫂歌低唱玉楼春。


南江夜渡

(清)陈元士


南楼近瞰郁江城,

夜半江头古渡横;

槎客疑从云汉落,

鲛师闲试粤波平。


稀星明月双桡缓,

细雨凄风ー楫轻;

借问渔人何处去,

问津留得棹歌声。

以上四诗,据袁志补。

6、铜鼓秋涛

(注解,同上)

7、金莲夜雨(又叫莲塘夜雨)

南湖在城南百余步,广三里延,袤二里向。多植莲,香闻数里。旧志以"金莲夜雨"为八景之一。湖中洲,旧有平波亭。南岸,旧有南浦亭。今圯俗呼上、下结塘,中有一塍为大路。

8、北岸渔樵

北岸在府城北,即北江之岸也。城北,居以渔樵,为生计,析薪举网。村酒朋呼,野歌唱答,情景如绘。旧泊以"北岸渔樵"为八景之一。

七、布山八景诗

胡机


白石罗丛远市嚣,

洞天岩月入秋高;

西山日晚霞相映,

东塔澜回影自淘。


花柳南津呼古渡,

渔樵北岸酌新醪;

忽惊夜雨金莲响,

铜鼓滩声起怒涛。


浔州八景诗

(民间流传)


东塔洄澜紫气浮,

南江夜渡不计秋;

西山晚照文光好,

北岸渔翁乐悠悠。


白石洞天似玉笋,

罗丛岩月滚金球;

莲塘夜雨今还在,

铜鼓滩声永古留。


九、咏八景诗

胡南藩


白石洞天


双峰矗矗接容山,

中有仙人日往还;

寺影半沉红叶外,

钟声多在白云间。


层崖月浸龙湫冷,

古洞风廻鹤羽闲。

愿借神泉千万叠,

化为甘露洒尘寰。


西山晚照


峰势峥嵘日欲晡,

连岗返照映城隅;

曾从牛背分明灭,

好向鸟头辨有无。


笛里樵歌归径晚,

云边僧影入山孤。

秋风爽气高难挹,

排闼西窗识故吾。


罗丛岩月


丹崖隐隐洞门开,

一片清光入洞来;

古宝凌空摇玉宇,

澄波万道浴琼台。

眼前色相终非也,

此外形骸亦幻哉。

疑驾星槎询月姊,

仙岩圆缺几多回。


东塔廻澜


浮屠直插桂平东,

总作浔阳锁钥功;

二水远从黔郁到,

三江遥与楚交通。


滩头日暖频生紫,

渡口霞开亦映红。

滩向狂澜留砥柱,

口碑千载挹高风。


南津古渡


我爱江边横水渡,

渡头时有棹歌声;

停车隔浦依枫老,

有客临流待月明。


津逮初迷愁薄暮,

指南无处识归程。

招舟何似乘烟艇,

画里王维笔下生。


铜鼓秋涛


昔年铜鼓曾飞出,

此日涛声杂鼓声;

新息从来余战具,

冯夷莫浪逐浮名。


雷霆怒激鼍龙吼,

风雨狂呼估客惊;

我欲铲平溪路险,

石岩荦确一舟横。


金莲夜雨


红蕖雨浥正丝丝,

偏是南湖夕照时;

淡荡烟花疑隐约,

芳菲时节对涟漪。


擎来绿盖珠千颗,

蘸去银河笔数枝;

却使微红残霭里,

香清含湿半低垂。


北岸渔樵


江头城北鯅鱼湾,

无数渔樵集此间;

把钓即今归别港,

析薪何事到深山。


烹鲜古岸歌声起,

举火前村午梦闲;

但得相逢旧相识,

炊烟漠漠锦鳞斑。


十、惊艳故宫

据凌崇征、凌宏斌《桂平史话》(〔桂平文史〕第三十三辑)书中第三章 地方文化〈"浔州八景"惊艳北京故宫〉节中记载,大意是:清乾隆年间,广西浔州府知府胡南藩曾找工匠将"浔州八景"用酸枝木或缅甸产的昆甸木精制成一架共分为八页精美绝伦的屏风作为寿礼送给五十大寿的乾隆皇帝。全国各地进贡许多寿礼,其中江苏省苏州、浙江省杭州、广西省浔州等八个府所贡均为寿屏,这些屏风集中发映了清代中叶乾隆朝时的太平盛世景象,且制作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并且让"浔州八景"蜚声八桂。解放后又作为陈列的展品在故宫博物馆展出,曾惊艳北京故宫。

注:据清乾隆二十ー年丙子(1756年)刻本胡南藩修、欧阳达纂《浔州府志》和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吴志绾修、黄国显等纂《桂平县资治图志》及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夏敬颐、褚兴周编著的《浔州府志》编辑而成。